中國本土的信用評級行業(yè)亟待發(fā)展壯大

2011-08-17 12:26:39    來源:亞太博宇

就在7o23溫州動車事故之后不久的8月5日,中國國內信用評級機構--大公國際資信評估公司,宣布鐵道部的主體長期信用級別為AAA級。甚至超過了中國的國家信用。大公的評級遭致對其公信力的質疑。按大公國際評級標準,AAA級表示債務人具有非常強的還本付息能力,購買這類債券幾乎沒風險。就在2011年中工作會議上,中國銀監(jiān)會主席劉明康也表示要給銀行拉響警報:即便鐵路貸款每年可還60億元左右利息,何年何月才能還得了一萬多億元本金?國際評級巨頭尚且危機四伏,中國評級機構在此時卻還"睜眼說瞎話",這恐怕是由于國內評級行業(yè)整體發(fā)育水平較低所致。公開資料顯示,中國信用評級業(yè)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末,真正進行大規(guī)模債券評級尚不足5年。債券市場規(guī)模小、品種單一、競爭不規(guī)范等成為制約信用評級機構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中國評級機構的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商務部的數(shù)據顯示,中國企業(yè)每年因信用缺失導致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高達6000億元,其中因產品質量低劣造成各種損失達到2000億元。由于起步晚,我國評級行業(yè)尚處在惡性競爭階段。不少評級機構為了爭奪市場、留住客戶,出具的結果大部分都是最高級別AAA級。這也導致了評級質量的事后檢驗機制--違約率、遷移矩陣等手段在某種程度上失去了意義。雖然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證券市場的市值已超過日本,每年IPO市值也已相當于美國的兩倍,但信用評級行業(yè)的發(fā)展仍遠遠滯后。相比老牌的評級機構,目前中國評級機構的國際影響力不夠,中國作為債權國,應該爭取國際評級話語權,支持本土評級機構發(fā)展,參考本土評級機構的評級結果進行投資決策,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統(tǒng)一的信用評級從業(yè)機構認證制度。另據了解,從2006年開始,三大評級巨頭又通過控股、參股等方式滲透進中國市場。目前合資的評級機構已經占據中國債券評級市場大半江山。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