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預期依然存在,政府少干預多補貼

2011-09-23 13:34:03    來源:亞太博宇

今年以來,中國用于民生方面的財政支出比重已經(jīng)明顯增加,說明在中國的基尼系數(shù)達到0 .5左右的時候,再不增加在社會福利和保障方面的投入,社會平穩(wěn)將難以維持。而市場經(jīng)濟本身在這個時候,也會發(fā)生自動調節(jié)收入結構的功能,使貧富差距趨于收斂。經(jīng)濟參考報發(fā)表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經(jīng)濟學家李迅雷文章表示,基于這樣一種判斷,預計C PI的"補漲"過程還比較漫長,9月份C PI將在6%左右,11月份大約回到5%左右,但明年恐怕還是會維持在4%左右的偏高水平。通脹是貨幣總量投放過多引起的,但貨幣總量投放過多還導致通脹之外的結構性問題,如收入分配不均、貧富差距擴大等。若為了抑制通脹而過多地干預價格,則非但不能解決經(jīng)濟結構性問題,反而導致加重價格結構問題,導致資源的錯配。對匯率的過多干預,壓低人民幣匯率,導致出口高增長,外資及熱錢大量流入,從而使得基礎貨幣超量投放,導致資產價格膨脹,最終觸發(fā)通脹。因此,無論是金融領域的匯率、利率,還是商品領域中的部分所謂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商品價格,都存在"被管理"的現(xiàn)象,其結果是價格被扭曲,各類制度性、結構性問題盤根錯節(jié),成為經(jīng)濟轉型的巨大障礙。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采取過物價補貼和對存款和購買國債實行保值貼補等人性化的舉措,現(xiàn)在應該更有能力實施了,因為財政收入的增速和規(guī)模比過去高很多。今年財政收入預期超過10萬億,拿出其中的2%來作為對中國低收入家庭的物價補貼,基本上就可以完全抵消通脹對低收入家庭的負面影響。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