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美企回撤預示中美貿易競爭白熱化
2011-06-29 12:26:03 來源:亞太博宇
自2010年年底開始,在華外企被征收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不再享受"超國民待遇",這意味著過去近30年用"市場換技術"而給予外企"超國民待遇"的時代正式結束。與此同時,隨著在華人工成本的增加,知識產權保護薄弱等因素,許多在華外企遇到了難以逾越的障礙,擬撤出中國。利用境外國家,尤其是貧困國家低工資的優(yōu)勢降低人工成本被稱作"勞動力套利",雖然它并非驅使跨國公司在海外投資辦廠的唯一動力,但顯然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今,隨著新興國家的經濟崛起,那里的工資水平也水漲船高。2005年至2010年,中國工人的平均薪酬暴增了69%。根據BCG新發(fā)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勞動力套利"的利潤空間已開始萎縮,有的時候幾乎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根據預測,如果中國的工資收入年增長率將繼續(xù)保持在17%上下,同時美國的工資水平將以較慢的速度增長,且兩個國家的生產率將以當前的勢頭持續(xù)上升,到2015年左右,生產美國本土消費品的廠商會覺得工廠設址在美國還是中國沒有什么不同。另外,許多外企認為中國正在系統(tǒng)化地攫取他們的技術,然后利用這些技術在中國及海外市場上與他們競爭。微軟公司首席執(zhí)行長鮑爾默就曾抱怨中國薄弱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將會拖累科技產業(yè)的發(fā)展。中美兩國許多產業(yè)的技術差距已經不大,原來依靠人口紅利生存的企業(yè)正從中國消失,向南亞和非洲轉移。中國本身的產業(yè)鏈也正在經歷一次改革和升級,一旦完成產業(yè)結構重組,就意味著中美兩國的基本產業(yè)結構和產業(yè)檔次將基本處于同一水平,原來互補的中美經濟關系將成為全方位的競爭關系,使中美貿易競爭進入白熱化。